NEWS CENTER
2010
荔灣湖水被泵到高位,然后以瀑布形式調水入涌 重現水靈的荔枝灣涌,正成為城中一大亮點。11月1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也臨涌觀賞。 問渠哪得清如許?為有源頭活水來!記者昨天從荔灣區了解到,已經揭蓋的荔枝灣涌成功與珠江水相連,今后的荔枝灣涌,不但與荔灣湖連接,更實現與珠水互相補調,確保涌水常清靈動。 荔枝灣涌揭蓋復涌以來,每天都迎來數千游客“看西關,游荔灣涌”。不少市民贊美復涌之余也有疑問:靜止的涌水,可以保持長清嗎?對此,荔灣區水務部門向記者透露,目前的荔枝灣水雖靜,但卻
2010
復涌后的荔枝灣涌風景優美迷人,令市民流連忘返。 “現在看來,廣州舉全市之力治水的付出和艱辛沒有白費,治水效果得到了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歡迎和認可,這項民生一號工程切切實實辦成了民心工程。來,讓我們為荔枝灣涌揭蓋復涌調水變清舉杯!”昨日(10月16日)午后,省委常委、廣州市委書記張廣寧在結束對荔枝灣涌、陳家祠廣場、宏城廣場、六運小區、烈士陵園西南角綠地、亞哥花園等水環境和人居環境整治工程的“回頭看”調研后與有關區和部門負責人茶歇時,打破他一向不主動 飲酒的慣例,特意提出打開一瓶紅酒共同慶賀。市領導
2009
“上鉤了…上鉤了…哎,都怪這些鴨子游來游去…”今日(5月14日)上午,在武漢市武昌區紫陽湖公園垂釣的吳師傅,看著即將上鉤的魚被鴨子攪黃,懊惱不已。有魚、有鴨還有這么好的人氣,一年多前的紫陽湖可是想象不到的,這一切都歸功于武漢市和武昌區聯合投入1200余萬元,對紫陽湖進行的水體生態修復工程。5月13日,該工程正式通過了驗收。 “以前誰會來釣魚啊,那湖里的臭氣就人避之不及。”吳師傅的一席話代表了很多人對治理前的紫陽湖的看法。2008年2月,為改善水質,形成優美、健康的湖泊生態體系,紫陽湖水體生態
2008
昔日臭水溝,今朝風景秀。普陀區封閉型水體曹楊環浜2000年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示范河道,市民譽稱為上海第一個工人新村,曹楊新村的綠色項鏈。 曹楊環浜水環境綜合治理,通過工程治理、生態治理、環境治理、水質治理,取得了豐碩成果。“五十年代河成環,八十年代建護岸,九十年代休閑路,世紀之交風景線,水變清來地變綠,房變美來路變靜,紅橋垂釣有八景,美好家園人人愛”,八景是“山水小筑,鯉魚嬉水,花溪休閑,紅橋垂釣,曹楊健身,蘭園登舟,桂巷雕塑,拱橋香飄,這是幾十年治理的結晶。 歷年來,在區委和區政府高度重視下,
2007
水蔥、苦草、狐尾藻……由挺水、沉水植物“相攜相伴”形成的4000平方米水下森林,今天在曹楊環浜錯落有致地整體亮相,歷時5年的生態治水工程就此宣告成功。據悉,這是申城首次在封閉河道取得的生態凈化成果。 激活浜水 全長2280米的曹楊環浜,出現了百米長的II類水質標準的河水。今天早晨,記者來到這段位于蘭溪路、花溪路一側的河道,只見碧清的水蕩漾,垂釣者憑欄而立,在河堤花園叢中晨練的人們隨音樂起舞,一派安逸和諧。普陀區河道所老陶指著隱約可見的一叢叢水草介紹:“正是一層層種植在不同水深的水下植物
2005
在上海蘭溪路花溪路口,水面睡蓮綻放,水下水草搖曳。 目前,普陀區曹楊環浜9800平方米“水下森林”通過最后驗收。 今后,當你在曹楊環浜紅橋垂釣,上鉤的魚很可能來自“水下森林”。昨天,占地9800平方米的上海惟一一個大型人工水下植物群落———“水下森林”通過了最后驗收。 “水下森林”是生態良藥 翻開普陀區地圖,順著花溪路往南直至楊柳青路,再沿杏山路向北折回,便是被稱為曹楊新村“綠色項鏈”的曹楊環浜。“20年前,這里是普陀區出名的黑臭水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