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日期:2017-11-20 00:00:00閱讀:2458
工程概況
四美塘是武漢市區的一個小型湖泊,位于武昌區四美塘公園內,長江二橋南岸橋頭下,南臨和平大道中部,北接武昌機務段,修建長江二橋時,湖泊被分為東塘、西塘。
四美塘公園平面圖
01 存在的問題分析
公園建成前,四美塘是一個垃圾集散地和工地廢墟,湖塘水質呈墨色,散發著臭氣,是蚊蠅的孳生地,城市環境建設的死角。工程實施前,2009年四美塘為劣Ⅴ類地表水質(GB3838-2002),氮、磷污染嚴重,重度富營養,藍藻水華嚴重。
根據武漢市政府“關于城市湖泊水質提檔升級”的文件精神,武昌區水務局在全市率先啟動四美塘水質提檔升級工程。為了徹底解決四美塘的水質污染,于2009年6月委托武漢中科水生環境工程公司對四美塘實施水體生態修復工程。
治理前的四美塘
02 治理方案設計
湖泊治理,堅持污染源點源和面源治理與生態修復相結合,內源治理與外源治理并重,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并舉,保持湖泊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。
四美塘水質提檔升級工程,保證工程具有較高的的功能性,針對四美塘湖泊水體水質現狀,以構建具有較強凈水效果的沉水植物群落作為凈化湖泊的主要手段,同時需保證湖泊水質穩定,提高湖泊環境容量;提高工程水體生態系統的完整性,在調整沉水植物種群結構的同時,還調整現有水生動物種群結構,完善四美塘水體生態系統,促進有機物和營養元素氮、磷等的轉化與輸出;并注重工程較高的景觀性,在采取工程措施凈化湖體水質的同時,還使湖面得到美化,提高公園景觀價值;強調工程效益的穩定和持續發展,工程實施后,應該有科學的工程維護與管理措施,促進湖泊水體水質的穩定與湖泊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。
03 治理措施
1 建設人工濕地凈水系統
為了盡量減少初期雨水對湖體的污染,同時為沉水植物的生長有利創造條件,考慮到四美塘湖水平均水深在1.75m,根據當前的透明度狀況,湖中有60%以上面積的水體不適合于種植水生植物,為了加快提高湖水透明度,控制藻類種群在湖中的發展,為水生植被向湖中心區域發展創造條件,在東塘、西塘岸邊共建設5塊總面積為2200㎡的潛流型人工濕地。
2 構建沉水植被
根據四美塘水體現有水質狀況以及在湖中種植水生植物的可行性,冷季植物不再另外種植新品種,以現有菹草為主,種植的水生植物品種以暖季沉水植物為主,點綴種植一定面積的浮葉花卉和挺水花卉,沉水植物種類的選擇,主要有馬來眼子菜、黑藻、苦草、狐尾藻、金魚藻、菹草等。
3 構建水生動物種群
保護水質,提高水體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,完善湖泊生態系統的生物鏈,為湖體的營養元素輸出創造條件,在湖中除完善沉水植物群落結構、提高沉水植物群落凈化水質的功能外,必須增加有益于生態系統凈水功能發揮的種類,適量放養濾食藻類的魚類鰱魚、攝食屑碎的密鲴和吃小魚的烏鱧等,以控制“藍藻水華”的發生。同時考慮到湖體現有底棲動物種群數量較少,為了增加底棲動物種群數量,完善湖泊水體生態系統的結構,發揮系統的凈水功能,向湖中投放一定數量的底棲動物。其種類以螺類為主,為保護螺類的生長和繁殖,減少攝食螺類的青魚、鯉魚的種群數量。
4 建立沿岸水生花卉景點
為了美化湖面景觀,提高植物的觀賞性,同時又有利于水質的凈化,設計在東塘和西塘沿岸淺水處構建挺水花卉和浮葉花卉景點,并在西塘、東大塘湖面上各布設一處水上花壇。
5 加強水體生態系統的維護與管理
以水生植被為主的健康湖泊生態系統建立后,生態系統的長效管理,尤其是水生植被特別是沉水植被的維護管理最為重要,只有管理好水生植被,才能使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加合理,功能更有效發揮。
4 治理效果
通過完善湖泊現有水生植物、水生動物種群結構,豐富湖面景觀,同時建立湖泊長效管理機制,水質由原來的劣V類提升至Ⅳ類,生態環境質量和水體景觀得到顯著提升,同時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Ⅲ—IV類水體。
四美塘水質監測數據(來源:武昌區環境監測站監測數據)
治理后的四美塘
通過武漢市環境狀況公報顯示,2012年至今,四美塘水質常年穩定保持在Ⅲ—IV類水體,2017年四美塘水質呈上升趨勢,水質現狀為Ⅱ類。
(數據來源:武漢市環境保護局)
鏈接:
武漢四美塘公園水體,自武漢中科水生環境公司承建以來,持續受到各方媒體爭相報道:“2010年11月17日《湖北日報》報道,四美塘成生態修復標桿;2013年3月20日《武漢晨報》報道,中心城區僅‘四美塘’可游泳;2013年3月29日《楚天都市報》報道,四美塘:如何成為中心城區唯一“可游泳”湖泊的?;2015年10月武漢市湖泊管理局報道,“愛我百湖”志愿者現場感受四美塘治理成果;2017年3月27日《長江日報》報道,志愿者‘中國水周’走進四美塘”。